王茂林

教授、硕士生导师

邮箱: wmljd@126.com

电话: 13729809895

个人简介


姓名:王茂林

性别: 

出生年月 1965   12 

所在部门:暨南大学华文学院

研究方向:实验语音学

办公地址: 华文学院办公楼711

 

一、论文类

[1]和平(彭寨)客家方言中的“咩”, (第二作者), 南方语言学,第16卷,2020.

[2]The acoustic effect of speaking rate, focus and prosodic position on syllables in Chinese, Journal of Chinese linguistics, 20201.

[3]A study on the pitch realization of focus in Chinese, Processing of the 11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ISCSLP 2018).

[4]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跨境语言问题, 暨南学报, 2016(6).

[5]基于口语语料的粤语疑问句末音高浅析, 南方语言学, 2015.

[6]The prosodic effect on the temporal realization of segments in Chinese, IEEE 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

[7] Effect of Coarticulation on Bi-syllabic Words in Chinese, 计算机辅助绘图设计与制造(英文版), 2013(2).

[8]汉语自然话语的音高下倾, 中文信息学报, 2013(6).

[9]韩国留学生汉语塞音塞擦音发音的实验研究, 海峡华文教学论丛,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3.

[10]The temporal effect of speaking rate, focus and prosody in Chinese, 8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ISCSLP 2012).

[11]The effect of focus on stressed and unstressed syllables in Chinese: The variation of intensity Oriental COCOSDA, 2012.

[12]A study on intensity of disyllabic words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ments in Computing Technology, 2013(1).

[13]汉语口语与朗读话语陈述句音高比较, 声学学报, 2012(4).

[14]增城(石滩)粤语的aɐ, 南方语言学, 4.

[15]关于文科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培养的思考与实践, 暨南高教研究, 2012(1).

[16]吴宗济先生在汉语“区别特征”方面的研究, 吴宗济先生纪念文集, 2011.

[17]《音系范域:共性与背离》评介, 当代语言学, 2012(1).

[18]汉语方言塞音韵尾保留情况的优选论分析, (第二作者), 暨南学报, 2011(6).

[19]The Effect of Prosodic Boundaries on Vowel /a/ and Stop Consonan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ignal and Information Processing, 2011.

[20]印尼、韩国留学生汉语单元音韵母发音分析, 华文教学与研究, 2011年第4.

[21]The Development of a Database of Functional and Emotional Intonation in Chinese, Oriental COCOSDA 2011.

[22]普通话与马来西亚华语单元音比较, 语言研究, 2011年第4.

[23]汉语双音节词VCV序列协同发音, 清华大学学报, 2011年第9.

[24]Downstep in High-Low Sequences in Chines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hinese Spoken Language Processing, 2010.

[25]两阳粤语阳江话几个辅音的语音学研究, 粤语研究, 2009年第45.

[26]优选论的比较评估法及应用, (第二作者), 暨南学报, 2009年第4.

[27]Organizing syllables into groups-Evidence from F0 and duration patterns in Mandarin, (第二作者), Journal of Phonetics, 2009年第4.

[28]音系学重音理论简述,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09年第3.

[29]中国学习者英语词中塞音发音分析, 现代外语, 2009年第2.

[30]浅谈实验教学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广州华苑, 2008年第1.

[31]优选论对重音问题的分析, 外语教学, 2008年专刊.

[32]苏州话鼻音韵尾演变的优选论分析, 外语学刊, 2008年第7.

[33]声调的下移与降阶, 山东外语教学, 2008年第1.

[34]汉语自然对话音高研究, 声学学报, 2008年第2.

[35]论高校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暨南高教研究, 2007年第2.

[36]新理念下语文教学的反思,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11.

[37]留学生动词重叠式使用情况浅析,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4.

[38]优选论的最新发展——比较标记理论, 外国语, 2007年第3.

[39]弘扬个性写作 展现创新精神,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7年第6.

[40]比较标记理论及其应用, 暨南学报, 2007年第2.

[41]汉语浊塞音声母清化的优选论分析, 兰州大学学报, 2007年第2.

[42]广州话与北京话鼻音分布的优选论分析, 当代语言学, 2007年第1.

[43]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三合元音韵母偏误分析, 世界汉语教学, 2007年第1.

[44]加强文科学生实验操作能力的培养, 暨南高教研究, 2006年第2.

[45]印尼华裔留学生汉语声调习得分析,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6年第2.

[46]大同方言“舒声促化”与轻声音节的关系, (第二作者), 山西大学学报, 2006年第3.

[47]声调和语调研究的新成果——PENTA模型,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4.

[48]创新教育与学生个性培养,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5年增刊.

[49]语文教学中的辅助艺术, 文学教育, 2005年 第12.

[50]汉语自然话语韵律组块的优选论分析, 暨南学报, 2005年第4.

[51]留学生“比”字句习得的考察,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5年第3.

[52]音系学的时长理论, 当代语言学, 2005年第2.

[53]解说式广播话语之间断分析, 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3.

[54]An Analysis of Pitch in Chinese Spontaneous Speech, Proceedings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Tonal Aspects of Languages: Emphasis on Tone Languages, 2004.

[55]新课标下的个性化写作, 语文教学通讯, 20045.

[56]普通话自然话语中的下倾,第六界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3

 

 

二、著作类

汉语自然话语韵律模式研究, 暨南大学出版社, 2011.

 

三、项目类

[1]广东粤、闽、客方言韵律特征研究,国家社科项目,2018

[2]广东汉语方言调查·番禺,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项目,2017

[3]汉语自然话语语调模式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4

[4]北方方言区及粤方言区学生英语辅音丛发音的对比实验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项目省级5.0 2011.12

[5]韩国、印尼、泰国留学生汉语语音问题的实验研究,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