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于恩教授剖析广东诸方言声调演变的两大类型——记第八期汉语方言语音记录与分析研究班之十四讲

发布时间:2020-12-05 来源: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

2020112515点,由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暨南大学发音语音学实验室主办的第八期汉语方言语音记录与分析研究班系列讲座第十四讲在暨南大学第二文科楼904汉语方言研究中心进行本次讲座采用线上线下的形式进行此次讲座也是2020“广东省研究生学术论坛/暑期学校”项目组成部分。

暨南大学汉语方言研究中心主任兼语言资源保护暨协同研创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甘于恩教授渐变与突变——广东诸方言声调演变的两大类型”专题做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侯兴泉教授主持,刘新中教授也出席本次讲座,语言学及相关专业学生到场聆听。

图为甘于恩教授在讲座中

甘教授首先讲解了广东粤方言声调的基本格局,从声调数量来看广东三大方言大致可以看了解到粤语属于调类较为复杂大区方言一般是810个,闽方言则是八个以内,客家方言声调较少,一般是六个。其次甘教授讲解广东客家方言声调的基本格局。以梅州客家话为例,在声调调查的基础上形成地区声调总表。通过统计得出了梅州客家话的主流调类的调值情况。再次,甘教授介绍了广东闽方言声调的基本格局,以粤东闽语为例。粤东闽语声调的主体是8调,但也有部分为7声调。

 从次,甘教授讲解了声调的梯级过渡问题提出若干假设一是同质的方言在地理上的差异往往是以渐变形式体现或者体现为梯级的过渡。二是梯级过渡中断的地方要么是异质方言,要么是同沿线所在。三是相邻的方言比不相邻的方言相似,如果就不相邻的方言有特征上的相同明显的相似性,则可能非语言的因素如移民有关。四是通过梅州地区调总表的统计,可以观察到主流调类的调值,但每种调类的张力并不平衡,调类张力的强弱一般会差异递减,这种递减的趋势在每个大区方言都存在,但具体情况则不一定相同。最后,甘教授解释梯级过渡的理论。梯级过渡的理论是基于以下认识,即不同的人群之间为了交往需要彼此之间取得认同,这种语言特征便会相互趋近,尤其是语言的接触地带则这种表现更为明显。

 图为甘于恩老师和侯兴泉老师

图为学生提问

在师生互动环节,甘于恩老师、刘新中老师、侯兴泉老师及在同学就广东诸方言声调演变和广府粤语地图进行了热烈讨论。最后,侯兴泉老师就本次讲座做了总结。此次讲座扩大了语言学学生的研究方向,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新的思路。

(撰稿、摄影:黄荣华